15966481856
主持人
观察大象和老鼠,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大象体型庞大,代谢缓慢;老鼠则体型小,代谢快。
按体重的比率,它们的能量消耗相差达10倍,老鼠活动量大,来回跑动,氧气的消耗量多、活性氧产生的就多。相反,慢悠悠生活的大象,所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活性氧就少,寿命就长。
有趣的是,据说存活60年的大象与只能活2年的老鼠,它们这一生的心跳数基本上一样,都是约2.5亿次。大象和老鼠对自己生存时间的感觉可能也是一样的,不过我们可以说,寿命长短和活性氧的量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鸟类就是一例。
鹤见
对人类也是如此,要学习与活性氧和平共处,避免身体被氧化“生锈”。一定要记住,如果“生锈”了,就要不断进行“清扫”。
及川
与身体衰退有关,老人身体特有的味道也是衰退的一种。老人体味正是活性氧造成的,是体内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味道。鹤见
努力摄取负氢离子,增加线粒体的动能,应该可以减少老人身上衰老的体味。
鸟类为何能长寿
鹤见
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20亿年前,地球上充满了对生物来说有毒的氧气。然后古细菌吞噬线粒体,进化成了真核细胞。从那时候起,用有毒的氧气来生成能量使生命更加活跃,但代价就是与活性氧结下不解之缘,造成身体被氧化、寿命缩短。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例外的情况。鸟类的线粒体生成活性氧的量很少,这可能因为鸟类是在地球上氧气较少的时期诞生的吧。
氧气少则活性氧也少,因而衰老速度缓慢。与哺乳类不同,它们的寿命也比较长。现在,鹦鹉的寿命可达100年以上,信天翁据说可以活到150年以上,海鸥也可以活到70~80年。
鸟类为了高效利用氧气,肺部长有多个气囊。当今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上空约1万米,大雁能够飞过,那里是缺氧且超乎想象的极寒之地。
与其说它顽强,倒不如说是因为鸟类所具有的身体构造特点,能适应缺氧的环境,也不会产生太多的活性氧。结果就是,它们延缓了衰老,延长了寿命。
从生命的进化来重新认识癌症
鹤见
进入细胞内部的线粒体,无疑会对生命带来巨大影响。
生存在我们的胃里面的幽门螺杆菌(Helicoobacter pylori ),是引发胃癌的重要原因。研究这个幽门螺杆菌的遗传基因,也可以寻访到人类的祖先,据说还是能追溯至6万年前的非洲热带草原。
主持人
说句题外话,无论人类可分为多个种族,我们都有相同的祖先。人类语言用声音来表现,还能将抽象概念言语化。语言也被称为是人类的第二遗传基因。
人类诞生于非洲,即所谓“人类非洲起源说”,就是根据“语言”基因判定的。
并且,语言的产生,使文化传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创立了人类文明。现在,种族之间基因不同较大程度上是适应气候和水土的结果,但这个差异也仅在0.2%以下。
◇掌管生命本质的线粒体
及川
研究线粒体,与研究生命诞生一样,都是非常有趣的课题。相信通过这个研究可以打开那扇通往癌症痊愈的大门。
线粒体是以ATP 的形式,利用氧气来生成能量。此外,线粒体还与有性生殖和繁殖能力、细胞凋亡(自灭)、生物体的衰老及死亡、生命的本质有关。
主持人
关于线粒体的说法非常有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伦·威尔逊(AllanWilson)提出了“夏娃理论”(Mitochondrial Eve),人类的祖先是谁呢?这个话题在当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受精的时候男性的线粒体会被排除,不传给下一代。也就是说,受精卵的线粒体只能母系遗传,是以无性生殖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如果我们彻底对此进行分析,现在地球上所有人类的先祖,无关种族,最后都会追溯到一位女性身上。据推测,人类是在大约 10万至17万年前的非洲草原上诞生的。广义地说,人类都是兄弟姐妹。当论文发表时,很多人并不赞同,但现在已成定论。
曾经备受瞩目,人类是否与“尼安德特人”杂交的问题,通过详细查证线粒体之后发现,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作为参考,通过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祖先,结果证实也是在10万年前后出现的。
宿命的纠缠,活性氧的危害
主持人
我想起了英国的分子生物学专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nd Dawkins )所说的话:所有生物的主角都是遗传基因(DNA),我们从祖辈到儿孙、都只是DNA换乘的同一辆车而已。
因氧气的存在,生物变得极其活跃,并完成了巨大的进化。但是,一个一个生物的寿命却缩短了。与此同时,DNA却不老不死,换了一辆又一辆的车,持续不断地传承下来。一如鹤见先生所言。
鹤见
正是。
主持人
活性氧自由基是被谁发现的?又是在何时被发现的呢?
鹤见
我想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哈曼(DenhamHarman)博士。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在生物体内,活性氧导致细胞损坏和变性,会加速衰老”,这也许是最早的“自由基”学说。
现在这已成为公认的能够合理说明生物体老化的学说。
获取能量的代价
鹤见
据推测,无氧时代的生物不会被氧化,几乎是长生不老的。由于当时的环境是等离子体状态,含有丰富的负氢离子。而在有被 氧时代,可能因为氧气有毒,生物为了生存发生了大进化。
比如小细菌进入大细菌中寄生并融合,单细胞的真核细胞诞生,接着产生真核生物,生物在不断进化。
小细菌将线粒体带入真核细胞中生存,而且进化到1个细胞中寄生有300~400个线粒体,而每个线粒体都拥有各自特有的基因。
经过这样的过程,人类依靠细胞中线粒体的作用,在体内获取能量 ATP。
及川
这应该是生命进化最大的里程碑吧。
鹤见
话虽如此,变成拥有活动力的真核细胞的同时,因为吸收了氧气,生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也就是说,人类利用线粒体制造能量(ATP)的代价,是要背负与活性氧斗争的命运。其结果是生物体被氧化,加速衰老,寿命缩短,不过DNA被传承下来了。这就是线粒体的功与过。
什么能真正有效清除活性氧
主持人
也就是说,癌症的成因就是活性氧。人平常呼吸时就有2%的氧气会变成活性氧。
人的身体里有活性氧防御和清除系统、但是还需要借助“清洁工”的力量。众所周知的活性氧清除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等。
及川
当然,这些也有各自的效果,但是它们的分子都太大、无法进入细胞内部,而且这些物质本身也可能被氧化。
鹤见
只有用负氢离子,才能还原毒性极强的羟自由基、并生成水。日本的医院里经常使用CT扫描。日本的CT设备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常用的CT扫描一次所使用的放射线量,是普通人从自然界中一年吸收量的近3倍,达到6900-7000微西弗。
要除去放射线所引起的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只有靠负氢离子。如果使用CT扫描的话,建议您服用负氢离子保健品。
主持人
般人对遗传基因都有些许的了解。它掌管着每个人的体质和机能,并赋予每个个体不同的特征。
相对而言,了解线粒体的人不是很多。简而言之,线粒体就是将人体内通过各种形式吸收的营养成分转换成能量的工厂。
基因和线粒体十分重要,但是它们都可能被活性氧损坏。
鹤见
人体是由多达60兆个细胞组成的。细胞里有细胞核,细胞核里面有遗传基因DNA和制造ATP(三磷酸腺苷)能量的线粒体。然而5种活性氧中最强劲的羟自由基,连细胞核这个坚固的“防御所”都能破坏,结果导致癌细胞异常增殖,即癌变。
羟自由基的存在时间极短,但是它会使细胞膜类脂体发生链式氧化,给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伤害。不只是癌症,它还会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服用维生素E等物质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我所尝试的方法当中,最有效的是服用负氢离子,它与酵素搭配使用、癌症治愈的病例在不断增加(临床案例参照第二部)。
2 癌症的主因是毒性活性氧
严重损伤细胞的活性氧
鹤见
基本上,癌症的起因是活性氧。活性氧大致分为5种,其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叫作羟自由基,必须要彻底清除。
及川
羟自由基这种毒性极强的活性氧会伤害细胞,影响细胞核中的线粒体和基因,造成癌细胞增殖。抗癌基因也会被抑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羟自由基在体内持续累积,会给其他健康的细胞带来不良影响。活性氧会夺走正常细胞的电子,使细胞氧化.